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陽明藝術季」特別企劃!PART 1:限量藝文書籤背後的小秘密

忙碌的讀書是不是經常讓你感到疲勞呢?
常常感覺到讀書沒有動力嗎?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個充滿設計感的書籤,來當作你在書頁之間汲取知識的動力!

一般人看到書的兩種表情(!?):「哇喔!又是一本可以讓心靈成長的好書!」「案!期末考到了講義連一半都還沒唸!」

為了激發同學們唸書之外,多參加藝文活動培養休閒娛樂的習慣,這次配合陽明藝術季的辦理,特別推出五款限量書籤,當作參加活動的贈品~

怎麼不是踢躂舞公仔?(因為我們不是統一關係企業啊~~)

五款書籤分別呼應這次辦理藝術季,所要推廣的幾種主要藝術類型:音樂、舞蹈、戲劇、文學、電影,特別的是,每款限量70張,每張背後都有流水號,送完為止喔!

有看到嗎?小小的流水號,還有書籤的主題字型喔!

喜歡藝文活動的朋友們,如果你錯過了周「午」影展,快來參加12月6日的『節奏幻想』踢躂舞演出,線上報名的話可以先領書籤喔!


★活動預告及『藝』來『藝』往活動辦法,請看「陽明藝文速報」:http://ymuartnews.blogspot.com/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當你以複眼凝視…雙眼中與畫筆下的世界

複眼的優點是能夠為動物提及廣闊的眼界,並可以有效的計算自身與所觀察物體的方位、距離,從而由利於複眼類昆蟲作出更快速的判斷和反應;在某些例子中,昆蟲的複眼甚至能夠分辨光的偏振。
──「複眼」條目,摘自wikipedia.org

颱風過後的校園,綿密的雨水不斷灑落;風雨飄搖中,兩位年輕藝術家仍不遠千里來到陽明大學,希望能跟我們分享關於創作的點點滴滴。


許旆誠老師雖然還是北藝大美術學院的研究生,但已經在北部地區的大小藝廊辦理過多次個展。在這次的講座中,我們回歸到創作的原點,從過去的作品開始聽他分享創作歷程。


流動廁所的故事。我們在方便的同時,是否曾思考過這個代表解放的空間,它本身的旅行故事?它承載了哪些人的喜怒哀樂?


回到這次展出的作品上,藝術家想講述的是更簡單而深刻的故事。


木訥的外表底下,李吉祥老師的作品畫的雖是人體,卻有種陰鬱寒冷的氛圍。


跨界的手,水面的兩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藝術家探詢自己身體的可能,加以放大,但是在對談的過程中,他也想問生物醫學專長的陽明師生們,科學家眼中的人體、器官、組織、細胞,是否有不同於畫筆詮釋的另一層意義?



對談過後,兩位老師換個心情,現場對參與的朋友們介紹他們賴以維生的創作工具──油畫器材。

滿滿的畫筆,是為了呈現不同的筆觸、質感而創造的。

還記得拿著刮刀的大鬍子老師,在電視頻道上敎油畫的「歡樂畫室」節目嗎?


其實這門藝術比你所可想到的還要複雜上許多!顧名思義,「油畫」就是以油做為顏料溶劑的繪畫方式(如同水彩就是以水做為溶劑),依據使用的顏料濃度,可以分為一次完成和多次上色兩種主要的技法;使用的工具跟處理顏色、光影的技巧也各不相同。

吉祥老師示範的上色,以及使用油把顏料洗淡、甚至完全除去顏色的示範。


那個… 兩位老師很嗨喔XD

最後在輕鬆的閒聊中,結束了這次的講座及示範。或許是因為風雨的關係,來參加的朋友並沒有預期的多;整場講座於是以一種更愜意的方式進行,但還是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朋友把握與藝術家對談的經驗,分享彼此領域裡對世界的各種看法。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超然象外的書畫之美~國畫創作工作坊

你可能不知道范寬是誰,但你一定聽過《谿山行旅圖》這幅經典國畫。在開始之前,請先看看下面這張局部圖吧:
看出什麼端倪了嗎?別急,先來看看國畫工作坊的精采紀錄吧!

接續前一天的書法課,趙宇脩老師帶領大家更進一步地進入國畫的世界,首先就是帶大家賞析幾幅經典作品。
總是有備而來的趙宇脩老師

第一幅當然就是美術課本都會敎的《谿山行旅圖》

比達文西密碼還神秘的畫作中,似乎藏有什麼秘密!

錯過的同學~很抱歉囉,我們就不跟你解答了,趕快進展到下一幅畫吧:
這種長型的橫卷軸,都是長時間累積出來的作品;畫家經常畫完一個部份之後,就暫停一些時間再畫,因此常常可以看到筆觸、墨跡等等細緻的差異。

賞析完之後,在真正下筆之前,當然要先看老師精采的示範。

這次老師同樣提供了很多畫樣讓同學們參考。

竹子是簡單易上手的筆法。

也有學員拿昨天的摺扇給老師看成果,旁邊的許萬枝老師看起來很想寫的樣子!

為期兩天的書畫工作坊,在大家意猶未盡地捨不得放下毛筆跟作品之後,圓滿結束了。喜歡創作、想更進一步接觸藝術的朋友們,下次不要再錯過我們精采的創作工作坊囉!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超然象外的書畫之美~書法創作工作坊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易經.繫辭下》

從易經出來的這段話,正說明了8、9月間甫結束的「象外-趙宇脩個展」,藝術家命題的巧思:當書畫藝術發展到超越傳統的另一個境界,書法/國畫藝術從具象到超脫的一種過程,也正式趙宇脩老師致力發展的藝術實踐。

然而,書法一定要像古代那樣,只能由關在書房裡的士大夫苦苦鑽研書寫嗎?

錯了!

配合這次於陽明大學圖書館舉辦的展覽,我們特別請趙老師,針對校內的教職員和學生,舉辦一場精采的書法創作工作坊。現在就一起來看看當天熱鬧的情況吧!



老師帶來三捲精緻的書畫複製品,古代名家的手法一覽無遺

借由多媒體資料和古人書法手卷的展示,老師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介紹了書畫藝術的淵遠流長,以及他本身創作時如何與工具、與文字造型對話的過程。

多媒體資料的內容,說明「榜書」的特色與性質


當然,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接下來就是讓各位學員動手做的時候到了。


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解操作步驟



今天書法創作的材料是──摺扇!瞬間大家都優雅古典了起來!


先來看老師示範如何從扇面構圖、並在不平整的面上寫字



接下來就是同學們表現的時間啦!

看著老師提供的字樣,仔細思考如何下筆

寫完後等墨跡乾掉,再把骨架裝回去,屬於你的書法紙扇就完成了喔!


趙宇脩老師說,書法是「線條的雄辯」,不論是用楷書毛筆書寫、還是用大筆創作榜書,一筆一劃之間,從筆吸墨的程度、墨料本身的品質、到紙張依吸水度不同而去選擇,都是學習書法創作中必須掌握的要領。當然,最重要的是執筆者本身對於文字和線條的詮釋,所謂的雄辯,或許就是「人」和「字」之間無止盡的對話吧!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抓土樂陶陶!快樂的出窯

一見到老師,就感受到一股神秘感,老師似乎已安排了些什麼在等著我們,只見助教們個個滿頭大汗,今天的前半堂課,我們要離開舒服的冷氣房,轉戰戶外嘍~

超大的土窯!揪竟是!?


今天要進行的部分是「樂燒」,“樂燒”(Raku)的作法源自日本,早在十六世紀日本幕府時代即已出現,如今在台灣,樂燒也普遍受到陶藝工作者的採用。

早在我們到達以前,老師以上星期已經上過釉的作品放置自製的簡便樂燒窯裡面進行窯燒。

這才是今天的主角

樂燒窯,它是以厚約3公分的耐火棉,用粗鐵絲網固定住,捲成或折成窯壁,底座則是用耐火磚鋪疊而成,中間架以瓦斯噴火嘴。將坏體裝窯後,點小火烘燒,逐漸加大火勢(900~1100 ℃左右),直到坏體釉藥熔融就可以準備熄火出窯了。


大火直接加熱的窯內,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作品在燃燒


鏡頭轉回室內,在作品接受熊熊火焰的考驗時,我們也要來看看上禮拜的成果如何。


燻燒的土窯雞…啊不,是花器!終於要見分曉了!


黑黑的一片,呈現木炭般的色澤和質感,是極有機的好用花器喔


同時間,釉燒的作品也都出爐囉


最後的加工是用砂紙把表面磨平修飾,就完成了喔!

再回到樂燒窯旁邊,接著就是準備出窯了

事先準備一鐵桶及有機物,如木屑等。出窯時最好由兩人從兩端將便窯提掀移開,此時即全部露出通紅坏體,快速的用火鉗將坏體一個一個挾入鐵桶內,頓時,桶內報紙木屑被點燃,噴出熊熊大火,煞是過癮,像是浴火重生般,令人期待著精彩作品的誕生!


戲劇性的一刻~學員們紛紛拿起相機記錄









高溫的作品藉由和木屑還原的過程上色,再加水降溫,冷水都瞬間沸騰了









最後的成品會依照與有機物接觸面積的大小,呈現各種金屬的色澤和質感,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也都是連老師都無法掌握的陶藝之美。終於,一連四個週末的陶藝課程,就在所有學員的依依不捨和創作的滿足當中,圓滿結束了。


感謝大家的配合!希望很快可以再以藝術會友!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抓土樂陶陶!釉彩的繽紛世界

8月15日

一踏入教室,印入眼簾的即是滿桌已素燒完畢的胚體~

一股澎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經過長時間的陰乾後,老師再用利用「素燒」的方法使土坯脫水磚化,
而不良的作品也會在此時遭到淘汰,慶幸的是~大夥的作品都完好如初的安置在桌上呢!
大夥和作品(半成品)的第一張合照

坯體完成後,準備進入窯燒的階段,此次陶藝營安排了三種不同的燒製法。

一、燻燒:
素燒後不上釉,借著自然燃料中所含的碳吸附於坯體表面,使用錫箔紙將作品與木屑包裹在一起,而後放入電窯內燒至500度C,利用燒的煙燻染作品,使坯體表面轉變成黑且光亮,即可達燻燒效果。 因為是低溫窯燒,坯體密度較低,會滲水的狀況,適合製作陶藝品及花器等作品。
.
這次所使用的木屑是老師作木雕時所剩下來的材料,
既省錢又環保,廢棄物用對的地方就會變成資源~


包的密密的~像不像土窯雞
二、高溫釉燒:
運用各種施釉法,將構思好的釉色施於素燒作品上,進行高溫釉燒,適合製作食器。
三、樂燒:
運用各種施釉法,將構思好的釉色施於素燒作品上,再進行樂燒。急速升降溫的燒製過程,是樂燒的一種特有方式。需要有能耐急速升降溫的土和釉,才能燒制一件完整的作品。亦屬於低溫窯燒,適合製作藝術品及花器。
~~~~~~~~~~~~~~~~~~~~~~~~~~~~~~~~~~

接著,馬上進入今日的重頭戲!上釉
將調好的釉漿,批附在陶器的坏體表面,這道過程叫做「上釉」。

首先在上釉之前,必須先將坯體表面粗糙的步份用砂紙磨平
這次的課程安排三種施釉的方法:

(1)浸泡法就是把坏體很快地浸入釉漿中立即取出,使釉均勻吸在坏體表面。


(2)杓淋法上釉時,用茶杯或杓子等較小容器盛釉順著坏體周圍慢慢澆釉。

(3)描塗法:用毛筆或刷子沾釉後,細緻地描繪或大筆地塗刷在坏體上。
{後記}

上釉的過程,充滿了太多不穩定性,經驗不足的我們根本無法控制釉的流向,
老師說這個步驟有趣的地方就是釉在遇上高溫後,會產生後會再融化的現象,
又加深了它的不可預測的變化性~
.
等待高溫窯燒的作品們,下星期是更令人期待的日子,
四堂課的成果,即將出窯~~~